2022/09/19 18:08 微信公眾號:洞見新研社
兩年前的“五四”前夕,B站制作的視頻《奔涌吧,后浪!》全網刷屏。
之所以會引發公眾共鳴,很大的原因在于,從一個浪頭翻越到達另一個浪頭,我們看到的是雄壯與激昂,而在內里,則需要智慧與勇氣。在這個過程中,所有的成功都是被無數巨浪吞噬的失敗所堆積起來的。
穿越具有明顯周期特征的巨浪,于個體而言,是年輕人的使命;與企業而言,則是一道必須正視的難題。
每個企業的解題思路都不一樣,65歲的李東生為TCL設計的思路是“分散投資”。
從最開始以電視終端為主的家電、面板產業向多產業發展,不同產業周期相互沖抵,從而達到穩健穿越的目的。
目前,TCL在李東生的主持下,通過TCL科技和TCL實業兩大主體布局了半導體顯示、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、智能終端三大核心產業。
從當前所顯示出的經營狀況來看,TCL在這一策略下確實實現了穩步增長,只是,如果布局的行業周期同步來臨,李東生和TCL又該如何應對呢?
01
風口上的布局
家電行業是TCL打出“名氣”的*條賽道,早在上個世紀,TCL彩電就是與長虹、創維等品牌家喻戶曉的存在,雖然曾遭遇海外擴張滑鐵盧,但李東生歷時近5年時間,還是讓TCL實現了“鷹的重生”。
只是在市場變化的驅動之下,TCL的家電業務逐漸演化成兩部分,一個是由TCL科技運營的面板業務,一個是由TCL電子運營的智屏業務。
在2022年以前,面板業務在三大主營業務中一直處于C位,李東生也根據市場的變化,很早就將關注重點聚焦在面板業務,先是力排眾議收購華星光電,然后運作TCL科技與TCL集團的剝離。
2018年,聚焦于面板業務的TCL科技A股上市不久即遇上了行業周期,TCL科技的股價也從2019年年初的2元左右一度漲到10元,翻了5倍。
TCL科技2022年上半年財報顯示,半導體顯示業務營收為372.62億元;同期,TCL電子旗下智能終端營收為336.8億港元(約合296億元人民幣)。
面板業務對于TCL而言,其營收規模不光所占比重*,同時也是能與自己的智屏(智能終端)業務形成聯動和賦能的板塊,*戰略意義。
然而在今年的中報中,TCL科技的面板業務凈利潤同比下降89億元,非但沒有盈利,還虧損了22.7億元,TCL科技整體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.6億元,同比降幅高達90.2%。
好在TCL前兩年布局的新能源光伏與半導體材料產業正逢上行周期,頂住了。
中報數據顯示,2021年和TCL科技并表的TCL中環實現營業總收 入317.0 億元,同比增長79.7%,凈利潤32.25 億元,同比增長 68.4%。
從業績上來看,TCL科技全憑光伏業務的“輸血”,這才勉強交出一份看似還算不錯的中期答卷,營收仍有845.2 億元,同比增長13.6%。
同樣布局了光伏業務的TCL電子,二季度才開始運營光伏業務,單季就實現了“量利雙收”——營收達1.7億港元。
對比TCL電子的整體經營狀況,中報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TCL電子的營收(336.79億港元)與歸母凈利潤(2.49億港元)同比雙降,降幅分別為3.6%和76.1%。
很顯然,李東生兩年前以125億元拿下天津中環,入局新能源光伏賽道,成為當下能夠穩而不亂的關鍵。
將TCL的三大產業進行拆解,面板下行,智能終端受面板關聯,雖踩中光伏風口,但正負相抵后,總體格局變化不大。
02
為什么是光伏
TCL之所以會跨行業分散布局,很大一個原因是面板周期的不可預計,每次都是大跌大漲,下行周期如果扛不過去,輕則休克,重則死亡。
數據顯示,自去年三季度以來,液晶面板所有尺寸的價格持續下跌,跌幅均超過50%,至今未有回暖跡象。像32吋的電視面板,從去年6月份每片87美元的均價跌至今年7月份的27美元,跌幅接近70%,
兩個多月前,李東生在媒體采訪時就很直接第表示,“面板下行周期拐點很難預測”。
至于智能終端,電視早已是紅海,更何況在智能電視僅有的增量市場中,由于有小米、華為這樣的玩家跨界而來,TCL面臨的競爭形勢其實比傳統電視時代更為嚴峻。
此外在AIoT方面,TCL的長板不在AI,加之手機業務可有可無般的存在,無法承當起AIoT入口的重任,TCL的AIoT業務始終無法支棱起來。
光伏業務則不同,在李東生看來,“光伏新能源是在一個*的歷史發展機遇,一個*的時期”,此外光伏產品的制作工藝技術與面板產業有很大的關聯性,兩個產業基本可共用一個供應鏈,因而收購天津中環后,李東生公開表示,“像中環這樣的項目做砸,我們就不能翻身了。”
為此,TCL在光伏業務上投入了大量資源:
2021年2月,TCL中環總投資約150億元,開始建設寧夏中環50GW(G12)太陽能級單晶硅項目。
2022年4月,李東生又公布了一項206億投資硅料產業的規劃,其中包括產能合計約12萬噸的高純多晶硅項目、半導體單晶硅材料及配套項目,以及國家級硅材料研發中心項目。
此外,TCL還與光伏硅料企業協鑫集團合作,推出了一項120億元的投資計劃,擬建設內蒙古中環產業城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暨10萬噸顆粒硅項目。
……
光伏產業既然能與面板產業共用供應鏈,也具備面板產業類似的特性,即長周期、技術與資本密集。
TCL前期做了大量的鋪墊,當光伏趁著政策東風而起時,李東生的布局也就顯示出成效。
2022年上半年,TCL中環在新能源光伏材料的產能規模和市場份額上,實現了快速增長。其中,產能提升至109GW;銷售規模同比提升24%,G12 硅片市場占有率全球*,高效N型單晶硅片市場占有率全球*。
TCL電子以TCL中環為依托,聚焦分布式光伏B2B及B2C端的落地,以戶用光伏業務為首,為農戶提供綠能電站開發、投資、建設管理和運維等一站式服務,同時也開拓工商光伏業務,為園區、商業綜合體提供綠能轉換服務。
由于與TCL中環實現了協同,TCL電子的光伏業務從一開始就顯示出非常強勁的上升勢頭,用TCL電子官方的話來說就是,“月度裝機訂單量與收入均呈指數級增長”。
03
周期重疊的難題
收桑榆,失東隅。
不同業務板塊的周期輪動,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企業的運營,可是,如果不同業務板塊的周期重疊,企業則會遭遇巨大的危機,TCL就極有可能遇到這樣的局面。
首先,這輪面板行業的周期中,由于前期積壓了大量的產能還未釋放,面板廠商們的庫存普遍偏高,TCL科技存貨周轉天數在今年一季度一度上升至37.6天,京東方更高,達到66.04天。這也是說,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,行業都要與去庫存做斗爭。
一面是面板市場價格不斷走低,一面是生產廠商擴大減產規模,廠商一旦減產,規模效應下降后,生產成本又將提升,TCL需要在減產與價格之間做平衡術,面板業務將持續承壓。
其次,從2020年開始,光伏產業在資本推動下,進入快車道,硅片、電池、組件環節的產能增加了近300GW,目前,行業總產能才400GW。
光伏產能擴張速度太快,與面板一樣,一旦產能過剩,*受到影響的是上游原材料硅價的下跌,繼而帶動全產業鏈價格下行,引發行業周期。
另外一個維度,雖然光伏產業賽道是藍海,但TCL押注的戶用光伏領域卻并非坦途大道,除了要與各類玩家貼身肉搏之外,還需要面對村級變壓器的容量限制(會影響戶用光伏的安裝量)的瓶頸。
同時,在儲能應用方面,由于尚未跑出成熟的商業模式,加之各地對光伏的扶持政策力度和標準不一,終端推廣的難度不小。
最后,TCL的面板和光伏兩項主營業務雖然有些聲量,但在行業中都沒做到*,面板有京東方,光伏有隆基。
與TCL有所不同,京東方和隆基都是專注一個行業,他們的業務體量和規模上都比TCL要高出一大截,這也意味著,在行業周期中,這兩個友商會有更大的騰挪空間,而TCL受到的沖擊影響會更大。
綜合來說,面板周期結束的時間線還很長,光伏周期到來的時間線則在縮短,就目前所表現出來的趨勢來看,這兩個周期很有可能相遇重疊,這顯然不是TCL所希望的。
可是,智屏業務在國內市場一再退縮,被老對手海信、創維牢牢壓在身后,難挑大梁,代表未來的AIoT業務又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,居安思危之下,TCL需要提前構想,當周期重疊的“戴維斯雙擊”來到時,應該做出怎樣的應對。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